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9月17日,總書記來到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時強調,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國制造業和實體經濟搞上去,推動我國經濟由量大轉向質強,扎扎實實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如今,一年時間過去了,河南制造業轉型升級成效如何?有哪些突出成績?
目前,河南已形成了裝備制造、食品制造、電子制造、新型材料制造和汽車制造等五大主導產業。這些產業,撐起了河南制造業的脊梁。其中,綠色制造體系正在成為河南制造業綠色轉型升級的示范標桿、參與國際競爭的領軍力量。最近兩年,河南省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公示)的企業數量,穩居中部第一。
2020年9月8日開始,大河報策劃推出“踐行囑托爭出彩”重磅策劃和“總書記的囑托——我們身邊答”互動問答式系列報道。今日,“綠色工廠產融對接直通車”系列報道正式啟動,這既是踐行總書記對制造業發展的殷殷囑托,也是“六穩六保看河南·企業一線見聞”系列報道的落地深化,同時也是202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的一次特別行動。
“綠色工廠產融對接直通車”活動,由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日報報業集團指導,大河報·大河財立方、鄭州銀行主辦,中原金控、中原證券、鄭州投資控股、百瑞信托、華隆基金、財立方保理等協同推進,大展紅旗和吉展紅旗特別支持。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唐朝金
攝影攝像剪輯 朱哲
1997年,依靠著一臺從洛陽“淘”來的廢棄軋銅機,明泰鋁業正式在鋁加工賽道鳴槍起跑。
二十多年來,憑借著立足主業、穩健發展的戰略,明泰鋁業從中國百強鄉鎮——鞏義市回郭鎮出發,一路披荊斬棘,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日前,2020(第十六屆)大河財富中國論壇特別行動——綠色工廠產融對接直通車走進明泰鋁業。探尋明泰鋁業從小鎮出發走向全球的發展路徑,揭秘其穿越周期能力背后的謀篇布局。
鋁加工行業“破圈”突圍的綠色工廠
立秋后的鞏義仍被高溫籠罩。橫穿鞏義回郭鎮的310國道上,疾馳而過的載重卡車在秋蟬的鳴叫聲中呼嘯而過。坐落于310國道邊的河南明泰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泰鋁業)廠區干凈整潔,路邊綠樹成蔭。
“從建廠之初,整個廠區的建設規劃把綠化面積都做了提前規劃。不僅在行政辦公區域考慮了大面積的綠化,而且在生產區域,也規劃出綠化用地,保證廠區里綠植成片。”明泰鋁業辦公室主任李志陽表示。
據李志陽介紹,明泰鋁業用地面積共36.88萬平方米 ,綠地面積達2.3萬平方米,綜合綠化率6.24%。高比例的綠化為職工創造了一個舒適健康的生產環境。
走進明泰鋁業子公司明泰科技的廠區,一排排鋁錠碼放整齊,耳邊響起的只有機器的轟鳴聲和穿堂而過的風聲。
“作為鋁加工企業,公司在升級改造中采用節能效果好的建筑結構和構件;加強各車間的暖季自然通風散熱能力和寒季隔熱保暖能力,并根據生產特點和環境保護要求兼顧美化廠容進行布置。”李志陽表示。
在明泰鋁業的鋁箔車間,每天300噸鋁箔成品就意味著在鋁箔的軋制過程中需要消耗掉近4噸的鋁箔軋制油。然而,在偌大的廠區,并沒有看到任何油霧,也沒有聞到一絲的油味。
對此,李志陽表示,為了綠色環保,明泰鋁業的每臺鋁箔軋機四周不僅有圍簾、上方還有抽油煙設備,除了鋁箔產品上必需的滯油外,其他的油氣全部被收集起來,進入配套建設的全油回收系統進行循環利用。
“2017年以來,公司在政府部門的支持和監督下,累計投入近7000萬元配套研發建設全油回收系統、對全自動除塵系統進行了優化和改造。通過技術改進,現在鋁箔軋制過程中排放出來的油已經非常少了,在10毫克之內,大大低于國家標準,整體循環下來,一天能夠節約兩噸油。”李志陽表示。
同時,據李志陽介紹,明泰鋁業在產品設計上抓住鋁循環的生態圈規律,構建起了技術研發體系、“產銷研用”一體化的技術研發機制,形成了以交通用鋁板、電子鋁箔等鋁合金軋制為代表的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產品和生產技術。
“近十年來,明泰鋁業已開發出30多個新產品。并與下游企業建立起回用機制,減少電解鋁的使用,減少行業能耗和排放,成為整個行業的先行者。”李志陽說。
此外,針對排放污染這個行業痛點,明泰鋁業在熔煉、軋制以及污水治理方面都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造。近幾年累計投資3億元,加裝高效除塵、脫硫、脫硝和全油回收裝置,減少了物資消耗,實現了排放減量,資源利用的綠色循環。
深耕主業、專注技術升級
回郭鎮走出河南民營鋁加工第一股
事實上,明泰鋁業的歷史要追溯到1997年。
當年,頭頂著“國內第一家涉足鋁加工民營企業”名號的明泰鋁業憑借著從洛陽銅加工廠“淘來”的一臺已廢棄的進口軋銅機,依靠著天津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專家的“妙手回春”,讓這臺1950年的機械有了現代化的生產水平。
借此,明泰鋁業的冷軋生產線完成建設工作,同時,明泰鋁業的逆襲之路正式開拔。此后,明泰鋁業就一直延續著裝備自行研發制造,以低成本非常規的模式經營,先后建成鋁箔軋機生產線等。
2003年,由明泰鋁業自主研發、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1+4”熱軋生產線正式投產。“這臺生產線總投資約3個億,順利地軋出了7毫米厚的帶坯,帶材通過量超1500噸,其中部分帶坯的厚度為4毫米。”李志陽說。
隨著新生產線的投產使用,明泰鋁業的發展正式進入快車道。
2005年,明泰鋁業又與韓國合資,在鄭州市高新區成立控股子公司鄭州明泰實業。目前,這家中外合資企業年加工鋁材產量為27萬噸,年產值近56億元。
2011年,明泰鋁業正式登陸資本市場,借助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功能,其發展再次提速。
2014年6月,明泰鋁業與中國南車集團等合資成立了鄭州南車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并于當年7月實施了鄭州南車軌道交通裝備造修基地項目,其產品目前已成功用于鄭州地鐵五號線等車體。
2015年7月,明泰鋁業“1+1”熱軋生產線順利投產。該生產線是明泰鋁業年產20萬噸高精度交通用鋁板帶項目的核心生產設備,主要產品為集裝箱板、車廂箱體板、汽車板用熱軋卷材、罐蓋用熱軋卷材、建筑用帶材、鋁合金厚板及中厚板等,可應用于交通運輸、航空工業、船舶工業、建筑工程等制造領域。1+1生產線與現有生產系統相輔相成,實現從普通大眾鋁材向交通鋁材、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鋁材產品的跨越。
隨后,明泰鋁業的觸角不斷擴張,在交通用鋁領域接連實施了“年產2萬噸交通用鋁型材”“年產12.5萬噸車用鋁合金板”等新項目,在商用車用鋁、軌道交通用鋁、乘用車輕量化領域已完整布局,實現了公司原有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
經過多年發展,明泰鋁業已經成為河南省內首家上市的民營鋁加工企業、中國最大的民營鋁板帶箔企業、中國鋁板帶箔三強企業、中國民營鋁板帶箔第一品牌、中國有色金屬20強、全球鋁板帶箔企業排名前十五、鋁板帶材連續多年國內出口量第一。
2019年,明泰鋁業實現營業收入141.48億元,同比增長6.2%;凈利9.17億元,同比增長85.02%。其中,第四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6.8億元,凈利2.17億元,生產鋁板帶75.02萬噸,生產鋁箔11.31萬噸。
發力高端領域
緊跟新基建、拓展小語種市場
回溯明泰鋁業的發展歷程,除了立足主業,注重轉型升級等方面外,堅持做行業內的高端是其發展的重要路徑。
“河南作為電解鋁大省,當其他鋁企都在生產原料時,我們把目光瞄準鋁的中間材料,將鋁加工做大做強。在目前鋁加工行業產能過剩的情況下,我們又把企業發展的方向調整到5G、醫療和航空領域。可以說明泰鋁業發力高端,除了蹚路的過程比較艱難,一旦取得成果,就會打開一片新藍海。”李志陽說。
“新基建高端領域是公司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公司近年來一直致力于轉型升級,重點布局如交通運輸用鋁、新能源鋰電池用鋁、航空航天及軍工等高端用鋁領域。”李志陽說。
據李志陽介紹,明泰鋁業先后投資建設了多個高附加值項目,持續擴大公司高附加值產品占比。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加強5G濾波器蓋板、軌道車體、高強度車用鋁合金、花紋板、充電樁、新能源汽車用鋁、汽車電池殼用鋁、航空用鋁等方面的研究。
明泰鋁業中報顯示,公司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1.53億元,同比增長3.91%;歸母凈利潤為3.51億元,同比增長6.49%;扣非后的歸母凈利潤為3.04億元,同比增長2.54%。
同時,根據明泰鋁業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其海外市場實現營收35.82億元,占其總營收的25%。
面對當前國際新形勢,明泰鋁業也在積極調整海外布局。
“目前我們正積極開拓小語種國家市場。雖然同歐美等國家相比,這些國家多屬于欠發達地區,但其對高端鋁加工產品的需求同樣旺盛。因此,我們正積極進軍這些國際市場,通過‘農村包圍城市’的方式,繼續開拓我們的海外市場。”李志陽說。
對于下一步明泰鋁業的發展戰略,李志陽表示,公司將堅持穩健發展思想,專注鋁加工行業,圍繞既定的戰略布局和發展方向,緊抓發展機遇,瞄準前沿領域,繼續擴展和豐富高附加值產品,優化產品結構,以促進公司業績穩步提升,將公司向高端裝備制造企業轉型推向更深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