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從跳槽到這家IT公司策劃部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強烈的被孤立感:作為公司新人,對公司的一切還很陌生,公司的根很深,而她的蒂還未熟。在這個女性居多的團隊中,長相出挑又個性直率的安妮并不受歡迎,幾個已自成派系的“小圈子”像一座座久攻不下的城堡,完全沒有接納她的意思。
眼看著陷入“社交空窗期”的安妮,不甘心就此淪為“墻花”,她努力想與同事“打成一片”,但幾經努力,她發現要完全融入同事們自成派系的圈子并不容易。一開始,辦公室里的一個小圈子向安妮伸出了橄欖枝,處世經驗不足的她跟著出入KTV、一起吃飯、一起郊游,沒多久卻發現自己被糊里糊涂地貼上了標簽,并遭到其他圈子的排擠和打擊。有次安妮與一位同事發生沖突,明明理在安妮這邊,但所有人都指責安妮,并聯名將她告到了老板那兒,不知就里的老板對她頗有微詞,以違紀為由扣了她一個月的獎金。遭到莫名其妙的排擠和打擊,心里郁悶的安妮向閨蜜訴苦,閨蜜一語道破天機:“這不奇怪,之所以遭受同事的排擠,是因為初來乍到的你沒有認清形勢,站錯了隊,從而遭到其他圈子的排擠和屏蔽。作為新人,要平衡好這種關系?!?/p>
閨蜜的話讓她頓悟,但頓悟之后,她卻茫然了。她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做,才能讓新同事將她當作“一家人”,又不再遭受其他人的排擠與打擊?有過被圈子排擠和打壓經歷的她,不敢貿然加入任何圈子,也不敢“獨善其身”,游走于圈子之外。左右為難的她更不知道,這些辦公室自成一派的“幫派”,究竟只是圈子,還是圈套?
有職場高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就是個小社會,在辦公室中出現小圈子是常態,沒有才奇怪呢。放眼職場,圈子無處不在,甚至可能左右職場走向和領導者的思維?!奥殘鋈Α焙盟埔粋€無形的氣場,人脈、信息、經驗、秘籍都可分享,你忽略不得。既然無法忽略職場派系,我們就只有活用。而如何活用派系,只有靠每個人正確的認識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圈子無非是一些脾味相投的人在某一特定時期、特定環境下促成的臨時利益同盟體,身處職場,你既不可以忽略它,也不可以置身于圈子之外,不管是你決定加入哪個圈子還是“獨善其身”,都要注意自己和各方人士的友好距離,而不是把自己變成游離其外的職場邊緣人。其實,安妮只要能平衡好各種利益關系,“圈子”就不值得成為她憂心忡忡的職場門檻??追蜃诱f過,“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置身現代職場,君子或小人,功力差別只在分寸之間。
要想突破職場小圈子,使自己在新單位站穩腳跟,首先建議安妮突破自己的思維框架。進了新單位,不要以先入為主的心態,認為單位里自成派系的圈子就是難以攻破的壁壘,讓自己在交際上產生畏難情緒。有時同事們說話會向著老同事,但并不代表他們就是一個圈子,也許是他們在一起同事久了,形成的思維定勢。如果因為這些就從心里排斥他們,那么你可能真的要被他們所屏蔽了。
其次,要避免“站錯隊”。來到一個新單位,對辦公室人際關系不甚了解,所以你得靜下心多觀察,多分析。明智的做法是,初來乍到,對所有的圈子都抱友好態度,這樣要比一下子太過貼近某個圈子來得好。飯不能亂吃,同理圈子也不可隨便亂進,否則就會遇到麻煩。
其實,拋除辦公室小圈子的負面因素,小圈子的存在也有其可取之處,它可以在需要時為我們提供重要的支持。辦公室小圈子中的人彼此熟悉,溝通良好,能在需要時互相提供協助,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工作上遇到挫折,小圈子中的伙伴還能給你提供必要的安慰和幫助,讓你減輕壓力。但要注意,加入圈子之前要考慮圈子的性質,做到不盲從,謹慎入圈。辦公室小圈子可分兩類:一類是友誼圈子,即同事間志趣相投所形成的小圈子,如美食圈、旅游圈等。另外一類則是由辦公室爭斗所形成的利益圈子,這類圈子的形成主要是為了結黨營私,在這樣的圈子中,較少人際情感的交流,更多的是權力的爭斗與傾軋。這樣的圈子,反而容易讓我們卷入“辦公室政治”的漩渦。
如果安妮決定不加入任何圈子,保持中立做個閑云野鶴,那也要盡量跟辦公室同事搞好關系,不要讓自己游離在辦公室交際圈之外。正所謂劍出偏鋒,在職場,有時無門無派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意外的收獲。因為一個沒有鮮明標簽的人,在圈子林立的辦公室,也許會變成一個大家都歡迎的人,并在升遷時,獲得意想不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