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中國(臨朐)家居門窗博覽會在“中國鋁業之都”——臨朐縣隆重開幕。窗博城廣場前,彩練翻飛、彩球飄飄,新搭建的展廳展臺鱗次櫛比佇立在廣場中央,各式鋁門窗、全鋁家居及系列配套產品一覽無余,蔚為壯觀。視線向遠處平移,大批參觀商正結伴而來,融合“一院五中心”讓國內外千余家品牌企業同臺競技,預計將吸引來自國內外專業觀眾7萬人次。
從一開始的小作坊式發展到如今盛會映襯之下的“中國鋁業之都”,臨朐鋁業發展30年如一日,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
看數字之“鋁”:鋁業骨干企業67家,關聯配套企業260多家,市場專業經營業戶500多家,鋁型材產能達170萬噸,整個集群年產值320多億元,就業人員達到5萬人。
看鏈上之“鋁”:擁有全鋁家居、鋁合金窗、五金配件等十幾個門類,依靠龍頭企業招引“建鏈、強鏈、補鏈”企業入駐,推進產業鏈高效整合,產品達到300多個系列、5000多個品種。
看招牌之“鋁”:源于上世紀80年代,曾為求溫飽以鋁材銷售起步的臨朐鋁型材產業,如今已榮膺“中國鋁業之都”“中國鋁型材產業基地”“中國(江北)鋁型材第一縣”“山東省十大特色產業集群”等眾多金字招牌……
區位優勢并不突出,資源稟賦并不拔尖,卻形成了門類齊全、產業集群較為完備的高端鋁業體系,密碼何在?
國家的重大政策出臺,就是區域發展的巨大機遇。
踏著改革開放的步伐,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臨朐自發形成了鋁型材專業市場;進入新世紀,抓住南方產業轉移機遇,10多次赴南方招商,引進了華建等20多家大型鋁型材生產企業……
2014年早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臨朐又以敏銳目光果斷抓住戰略機遇,第一時間成立10個對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工作推進領導小組,赴京津冀地區對接交流洽談項目,實現了由之前單個項目招商向如今“一招一片、一招一群”招商轉變。
如果說政策是產業發展的先導,那么服務則是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2016年,得知京港亞門窗要離京辦廠,正在四處選址的情況,臨朐派出專門招商團隊赴京與公司溝通對接。2017年1月,雙方簽約,入駐國內建筑鋁型材前三強華建鋁業運營的中歐節能門窗產業園。
“研發、加工、生產等環節全搬到臨朐,只有銷售環節留在了北京。”總經理熊建華說,相比區域條件、政策優勢,園區得天獨厚的產業基礎和上下游配套是企業最為看重的,投產后企業發展勁頭十足,產能與去年同期相比擴大了一倍。
繼踩下發展的“油門”,在全國鋁材市場打響“雙響炮”,強勁的推動力量來自哪里?
一方面在全縣范圍內建立凝心聚力的“服務企業經理人”制度,結合今年9月中旬在全縣范圍內開展的“察民情、解民憂、促發展”大走訪活動,問計于民、問計于企、問計于需,為企業和項目的入駐、開工建設提供實質性便利;另一方面是發揮好政府“有形之手”作用,算好“兩筆賬”,即幫客商算好賬讓企業盈利,為城市算好賬讓地方受益。
對此,臨朐辯證處理“取”與“予”、“大”與“小”的關系,拿出最好的資源、最優惠的政策與企業算“經營賬”,聯合企業市場力和政府公權力共同發力,以產業鏈思維選擇項目,兩條高質量發展曲線雛形初現:
會展經濟風生水起——2014年以來,經過十屆的沉淀與積累,打造窗博城作為會展載體,成功舉辦400余次大型行業交流活動,200多家企業長期進駐,累計50余萬名專業客商及觀眾參與。“至今已經參加了十一屆博覽會,年年不落,每一屆都有不一樣的新收獲。”中歐節能門窗產業園園區企業紐卡斯門窗負責人說,在這里,雖有品牌競爭帶來的挑戰,但更具吸引力的還是攜手合作、發展共贏的巨大機遇。
園區建設快馬加鞭——創新推行“政府+龍頭企業”市場化運作模式,創新實施了園區從招商到開發建設的“PPP模式”,逐步形成以高端鋁加工產業園和鋁業研究院做引領,以國家鋁材質檢中心、國際會展中心、鋁棒交易中心、熔鑄中心、物流中心做支撐的“一院五中心”大格局,提高鋁加工產業的集群規模效應,創建國家級鋁型材產業提升示范區。目前,臨朐已創建中國馳名商標和山東著名商標24件,“山東名牌產品”18個,國家級專利200多項。
兩條曲線,同向而行,同步而進。
今天的臨朐,日益壯大的鋁產業正展示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必將讓臨朐在全國的鋁材市場版圖得到進一步擴充。從單一市場的創建,到五百億級“產業航母”呼之欲出,臨朐進行的這場“鋁接力跑”,跑出了信心,跑出了希望,交出了一份政府與市場、產業鏈與企業效益互促共進的高質量發展成績單,成為建設秀美文明活力幸福臨朐建設的一條靚麗風景線!